宗教之奧旨
人間世有兩種人,一是「 現實 」主義者,一是「 理想 」主義者。前者懂得把握當下,一切為己 — 有人稱之為「 蒙福 」。後者老是看別人所未見,先天下之憂而憂,經常搞到灰頭土臉,結局很慘。 今天有幸和大家分享「 宗教之奧旨 」,有種說不出來的因緣,就像從小就看見自己的阿姨出家去,聽說祖父持守「 愛人如己 」的教義,使我嘗試著去了解他們的心中想法,而接觸到佛教和基督教的經典,感觸良深。小學導師丘森然最喜歡談孔子了 — 所以讀《 論語 》在所難免。及長,有幸接觸到大陸來的南姓落難書生,聽他談起「 老子 」和「 莊子 」 — 因此《 道德經 》與《 莊子 》變成個人的隨身筆記。創業之初,崇安街 69 號的門都是開著的,經常有美國來的宣教士進門問:「 請問你有五分鐘嗎 ?」後來在紐約,為了改善英文能力,和普瑞斯牧師讀了一遍《 聖經 》,使我對四大宗教有個粗淺的認識。個人認為「 為惡 」根本不必讀聖賢書,無師自通;反而是,「 為善 」必須不斷地精進,最後的下場就像先祖郭標從「 府城首富 」淪為「 台南第一敗家子 」。 今天,進門來在壇前的右手邊即看見「 道之宗旨 」:「敬天地,禮神明,愛國忠事,敦品崇禮,孝父母,重師尊,信朋友,和鄉鄰,改惡向善,講明五倫八德,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,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,洗心滌慮,借假修真,恢復本性之自然,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,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挽世界為清平,化人心為良善,冀世界為大同。」其中就有「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」,儒釋道耶回稱之為「 五教 」,除了回教之外,似乎其他四大宗教總是環繞在我的身旁。 提到宗教之前,必須提到一位比各教教主還要年長的人,就是春秋時期的管仲 (725-645 BC) 老先生 — 他的〈 牧民篇 〉幾乎是被引用的源頭。 小學時,進校門口就有四個大字「 禮、義、廉、恥 」 — 春秋時期的管仲 (725-645 BC) 稱這四個字為「 四維 」,又說:「 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 。」可見四維如同房屋之四柱,去其一則傾,去其二則危,去其三則覆,去其四則滅;管仲的結論是:「傾可正也,危可安也,覆可起也, 滅不可復錯也 。」簡言之,四去其三還有再起的機會,若走到「 滅 」的地步就不用談了 — 因為一切都完了。所以知悉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,是何等的重要。 翻開〈 牧民篇 〉,開宗明義即指出,「 凡有地牧民者,務在四